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緊盯房市,擔心在通膨壓力下,房地產再度成為炒作對象。不過,根據國泰建設發布第一季房地產指數調查結果,出現推案量萎縮、議價空間擴大、30天銷售率大減、成交量下滑等情況,看來央行可能不須太過擔心。
國泰建設調查發現,第一季的新推個案數共240件,推案戶數計有1萬2,488戶。個案總可銷金額為2,038億元,較去(100)年同季減少35%;主力總價為1,620萬元,以大廈類型推案者占84%為主。
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緊盯房市,擔心在通膨壓力下,房地產再度成為炒作對象。不過,根據國泰建設發布第一季房地產指數調查結果,出現推案量萎縮、議價空間擴大、30天銷售率大減、成交量下滑等情況,看來央行可能不須太過擔心。
國泰建設調查發現,第一季的新推個案數共240件,推案戶數計有1萬2,488戶。個案總可銷金額為2,038億元,較去(100)年同季減少35%;主力總價為1,620萬元,以大廈類型推案者占84%為主。
工商時報【張海雲】
當前油電雙漲的壓力下,買屋抗通膨,進場「存房置產」,成為另一種購屋考量重點。好地段的好房子,房價絕對是持續成長,因此對於買屋自住的人,其實任何時段都是買點。太平洋房屋建議,今年買房可抗通膨,回歸自住需求後,考量地段、交通和自身預算,小資女也可以找到相對適合居住的好宅。
〔自由時報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繼證所稅後,下一步政府要做的稅收改革便是房地產的資本利得稅,此舉引起多數業者反彈,希望政府不要貿然實施,以免導致房市出現危機。部份學者雖然認同資本利得課稅,但認為政府應有完整的配套措施,否則會出現證交稅提出後的股市狀態,持續低迷。
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鶚指出,房地產資本利得課稅是該做也必要做,不過,不是全然都要課徵,可針對兩戶以上或是投資客的房屋進行加重課稅,不然會傷及一般民眾。
〔自 由時報記者盧冠誠/台北報導〕不動產業者趁油電雙漲之際大舉炒作,讓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無法忍受,親自變裝訪查台北市大安區豪宅「勤美璞真」,得知每坪三 ○四萬元成交價根本是炒作後,打擊炒房三部曲也正式上膛,不排除六月理監事會議祭出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緊縮建商土建融資及投資客房貸成數至五成。
每坪三○四萬 證明是炒作
工商時報【記者蔡惠芳╱台北報導】
近日央行緊盯房價,針對特定地區採取「針對性的審慎措施」,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昨(24)日表示,政府與其打房,還不如好好思考怎麼建立國家願 景、思考如何提高國民所得。」房價不能只有齊頭式的平等。至於財政部研擬中的實價課稅,考慮雙軌並行,他直言,這種課稅還是會天下大亂,問題比課證所稅還 嚴重幾十倍,不可不慎。
〔記者曾德峰、謝佳君/新北報導〕新北市府推動興建土城醫院,都市計畫委員會已經通過相關都市計畫,將再提送內政部都委會審議;市議員黃永昌和吳琪銘昨天提醒,土城區迫切需要大型醫院,不過,醫院用地遷葬事宜若不能提前妥善因應,做好安置計畫,恐怕延誤醫院興建。
市府都委會日前審查通過「土城都市計畫(暫緩發展區及附近地區)(部分保護區為醫療用地)都市計畫案」。市府城鄉局解釋,這項都市計畫案簡稱「土城醫院」,面臨金城路二段,往北接中和區連城路,往南四百公尺可到土城區公所與捷運板南線土城站,面積三公頃。
〔記者謝佳君/新北報導〕新北市「土城暫緩發展區」面積約四十六.七公頃,民國八十九年計畫發布實施至今,仍未執行,大片土地任其荒廢,都市計畫變更更是一拖就是三、四年,議員黃永昌痛批:「政府矛、盾一起用,根本不用心,都在睡覺!」
中國時報【沈婉玉╱台北報導】
101年房屋稅將於5月1號起開徵,值得一提的是,北市今年針對高級住宅加價課徵房屋稅,也就是俗稱的「豪宅稅」,根據北市稅捐稽徵處標準,只要是 每戶總價八千萬元以上、「每坪單價100萬元以上,或每戶80坪以上」,以及「每棟房屋符合前兩項要件戶數達70%以上者,整棟列入課徵標準」。至於符合 的戶數,共有2900多戶,貢獻稅收2億多元。
內政部日前與房仲公會全聯會達成共識,未來房仲服務費採取「累退制」,總價2000萬元以內成交物件服務費最高收取6%、2000萬元至6000萬 元不動產成交,房仲服務費上限收取5%、6000萬元以上從原先的6%調降至4%,等於仲介費從360萬元降至240萬元,不過最終版本尚未定案,若有結 果最快將於2個月內實施。
油電雙漲,部分物價也蠢蠢欲動,買賣房屋仲介費選在此時降價,最主要因監察院認為,房價持續上漲,但房仲服務成本,並沒有因此增加許多,由於「不動 產仲介經紀業報酬計收標準」規定,房仲最高可拿成交金額的6%服務費,但這條規定沿用至今已經10年了,許多都會區房價已經上漲,如果房仲還是拿6%的服 務費,有可能被轉嫁到房價上,對買屋的民眾而言並不合理。
〔自由時報記者潘杏惠/新北報導〕電費漲價,對廣大的租屋族來說,荷包吃不消負擔更重,對計費方式更是錙銖必較。崔媽媽基金會租屋部主任馮麗芳表示,租屋前一定要問清楚水電費用如何計價,最好能以訂定契約來保障,減少糾紛。
馮麗芳說,房東與房客針對夏月電費的計算常發生爭議,尤其是學生族群特別容易發生。分析原因發現,學生往往在租屋時,沒有問清楚就直接簽約,等到入住後收到電費單才發現,電費貴得離譜,有超收情形,可是已簽約,根本無可奈何。